高校图工委百年华文民国图书项目顺利结项

高校图工委百年华文民国图书项目顺利结项

 

来源:《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6月17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高校图工委文献资源建设组百年华文民国图书项目近期顺利结项,项目包括《民国籍粹》《民国籍粹-续》系列丛书,是迄今为止最为系统的、规模最大的一个民国时期学术图书的复制和抢救工程。

  《民国籍粹》《民国籍粹-续》系列丛书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图书馆资深馆员组成项目工作小组整理书目并选择图书。选取了我国近几十年来民国图书目录的整理成果,充分利用了《民国时期总书目》《高校图书馆馆藏民国图书联合目录》等书籍作为参考,是迄今为止我国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两大系统民国图书目录信息第一次较为完整的整合。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民国籍粹》项目自2005年年底启动,是《1900-2000大陆地区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要目》中的第一个项目。主要收录1911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出版的学术性较强及史料价值较高的图书。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一些出版社陆续重新出版民国时期出版的图书(下简称“民国图书”),使不少尘封的著述、史料得以重现,一些珍贵的学术资源得以利用和保护。但仍有相当颇具价值的民国旧籍未能重新出版,而且散落各地,不但不能方便读者迅即、充分地利用,也无从展示民国学术全貌。更令人担忧的是,因其纸张质量和印刷工艺都比较差,有相当数量的文献已经不能提供使用。仅以国家图书馆调查统计为证,该馆所藏四十五万册民国时期图书老化损毁严重,其中发生中度以上破损的比例达到90%以上,而民国初年文献的破损率更是100%。由此,如何抢救和保护它们已成为了目前各图书馆面临的共同难题。

  鉴于此,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组和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分会决定立项,及早实施对高校民国图书资源的抢救和保护,实现对这批资源的利用和共享。征得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同意,以这些图书馆馆藏的民国图书为基础,聘请专家,精心整理出中国大陆1949年以后部分从未再版过的民国图书目录,并精选其中具有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和版本价值的图书进行复制,定名为《民国籍粹》。

  在本项目图书目录的组织中,主要依据著作的版本信息、著者信息、出版者信息,辅以民国图书书评信息,并依著作的史料价值、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加以判定选择。选择遵循的主要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各种形式影印或重排的民国图书、自然科学类和工业技术类图书一般不入选;民国时期重版(包括修订版)的学术著作或大学教材,一般选最后版本;多版本的文学著作,一般选最初版本;民国时期学者的著作或编著,如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史料价值,尽量入选;民国时期各界重要人物的著作,如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尽量入选;在民国时期出版史上有影响的图书,尽量入选;一些民国时期出版品种稀少或现存品种较少的出版社的图书,从出版史角度考虑,适当入选。在初选目录形成后送各学科专家、著名学者审核,从而形成最终的图书目录。此外,从抢救、保护文献的角度出发,对其中少量底本有缺页(缺页不超过五页)的图书也予以复制,并在所缺页码处留出空白页,以备日后找到该页时可以补在空白页上。

  据了解,本项目所选民国时期学术图书共计一万零三百余种,分《民国籍粹》《民国籍粹-续》两期推出,复制数十套,分藏于国内外一些重点图书馆,以实现该项目拯救文献,互通有无、丰富馆藏、嘉惠学林之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