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文化传承的枢纽 ——陕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曹彩霞采访校长孙振霖访谈录
纪念高校图工委成立40周年 大学图书馆馆长采访书记/校长访谈录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文化传承的枢纽
——陕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曹彩霞采访校长孙振霖访谈录
图1 陕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曹彩霞(左)采访孙振霖校长(右)
曹彩霞馆长:孙校长您好!非常荣幸能够采访您。有人说图书馆是大学的灵魂、智慧的殿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图书馆的形态已然发生了非常大的变革,您怎样看待这种变革呢?
孙振霖校长:是的,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灵魂这是不会变的,图书馆浩如烟海的图书时刻为师生输送着知识的血液。我们图书馆从早期老校区的几间小房子到如今新校区的现代化大楼,多年来图书馆一直与学校各项事业保持同步发展。作为学校教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见证和体现,早已深深融入数代教职工和历届学子的生涯之中。
说到形态变革,图书馆一直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的变化,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与表现形式。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图书馆就是封闭的藏书楼,普通大众无以享受这等人文资源,这只是权贵与富豪阶层的特权。从“藏书楼”发展到如今的“复合图书馆”,图书馆无论从藏品内容、管理方式、还是服务模式上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人们对现在“复合图书馆”也有不同认识,因为“复合图书馆”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也一定还会出现更新型的图书馆形态。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形态也在沿着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这样的形式依次演进。优雅的人文环境、丰富的信息资源、专业的馆员队伍,图书馆在学校发展、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撑和服务作用。
曹彩霞馆长:孙校长您也提到,图书馆形态在不断地变革,那作为高校图书馆,更具体的说是中医药类高等院校图书馆,您认为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双一流”建设及“省局共建陕西中医药大学”的背景下,它承担着怎样的任务使命呢?
孙振霖校长:“双一流”建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正在深入推进,这为高校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今年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建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协议》,这也为提升我校办学水平、推动我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中医药强省战略提供了重大契机。我认为图书馆要在这种契机下不断立足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学校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落实省局共建协议任务,争创“双一流”建设,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高校图书馆,有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更有无可比拟的读者资源和运行模式,在“双一流”建设和“省局共建”的背景下,首先应该构建起强大的“知识宝库”。图书馆作为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读者需求的变化就是图书馆生长的动力。图书馆要围绕“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科服务,不断审视自己,将自身资源和服务与学校学科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统筹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构建“知识宝库”。
作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我们的“知识宝库”还要结合中医药专业的特点和优势,国家《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指出:“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对于推进中国特色健康文化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文化素养,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勇于承担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和使命,结合自身的校情、馆情,从实际出发,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挖掘,通过服务创新不断促进中医药事业向前发展。
同时,我认为图书馆在文化建设方面大有可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见,我国已经把坚持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摆到突出的位置,中华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纵观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只要图书馆愿意承担资源共享的使命,其将永远有社会价值,这一点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积极应对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的新情况,图书馆也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公共线上服务与资源保障的挑战。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图书馆及时制定应急工作落实方案,快速转变服务模式,充分展现了在资源保障共享方面的服务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相信图书馆将持续迸发巨大能量,展示出活力和价值,与时俱进,自我升华,继续助推中华文化繁荣向前,实现美好愿景。
曹彩霞馆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作为中医药院校的图书馆,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您觉得图书馆在学校的发展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孙振霖校长:首先呢,我们的图书馆,专业性很强,在学校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我校教学改革发展进入内涵建设、体系化建设新阶段,除教室、实验室以外,我校校本部显化教育教学资源及空间配系中,图书馆处于“图书馆-医史馆-校史馆-档案馆-标本馆-药用植物园”这一环形馆园体系的中心位置,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中处于核心奠基地位,因此,图书馆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核心地位。
据我所知,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有提到“图书馆应积极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提供数字信息服务,嵌入教学和科研过程,开展学科化服务,根据需求积极探索开展新服务”,所以,对内图书馆要扮演好嵌入式角色,以提供充足、配置合理的文献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提供专业化、人性化、个性化的实时读者服务为依托,以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打造资源、服务、教育为核心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提供一方沃土,让学校师生在这方沃土上播种、发芽,开花结果。尤其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勇立时代发展潮头,走出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是我们图书馆要思考的方向和未来发展的重点。
如果图书馆对内扮演的是嵌入式角色,对外就要扮演枢纽角色了,要坚守“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初心,成为产学研友好衔接的枢纽,为推进地方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作为地方中医药高校,学校拥有较多的地方名老中医、科研人员及后备力量,而图书馆拥有较为丰富的特藏中医药文献,因此在做好服务校内师生的前提下,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最近我看咱们图书馆也正在进行古籍方面的建设工作,希望在规范管理基础上进行深度文献挖掘,传承与弘扬中医药特色文化优势,服务地方中医药事业。在进行资源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在中医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否易于被大众理解和接受。要建立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的双向沟通机制,让公众通俗易懂地了解中医药,使优秀文化得以传扬、普惠大众,达到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的目的。
曹彩霞馆长:大学图书馆是教学、科研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应如何体现中医特色、为教学科研服务?
孙振霖校长: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服务中心,服务于师生的教学科研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任务,也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我校图书馆在一代代师生的努力下,已成为中国西部中医药文献信息中心,在服务教学科研方面,资源建设主要是从以下三点展开:
首先,馆藏方面,图书馆馆藏文献与本校学科专业设置紧密结合、高度对应,形成了以中医药学为特色,现代医学、药学、医学技术、公共卫生等学科门类为重点,文、管、理、工兼顾的多学科藏书体系。同时也在不断加强电子资源的建设,使得图书馆数据库系统门类齐全,种类多样。
其次,在特色数据库方面,有4个自建特色数据库:包括中医经典古籍辞书库、古籍馆藏数据库、秦岭中草药标本馆图像数据库和硕士论文库等。形成了传统纸质书刊、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成果、年鉴和视频等多种载体形态并存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而其中的中医古籍典藏、陕中医文库和红色资源中心是我校图书馆的三大特色馆藏,具有很高的中医药文化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这也是我校继承发扬教学名师风范、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设立马列学科和意识形态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依托。图书馆通过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较好地满足了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需要。
图书馆是师生的知识宝库,也是支撑师生开展教学科研的支柱。特别是对于医药类、科研类大学而言,其馆藏资源是教学、科研与学习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和“催化剂”,是产生伟大的学术成果的基础支撑和保障。因此也就要求我们图书馆必须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种类和结构,为在校师生们提供及时、全面、适配多学科、多领域的科研和信息数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书馆有效服务于科研创新和教育教学,才能够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我校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曹彩霞馆长:您认为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教学科研工作应该如何提升和创新?
孙振霖校长:当前,高校图书馆已迈入通过新媒体技术实现信息服务转型的新时代。新媒体凭借其开放性、互动性、共享性、实时性的特点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碎片式阅读、移动式阅读成为新的阅读风尚,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在新媒体与市场经济的双重冲击下,应及时转变服务思维,求新求变,正视新媒体、熟悉新媒体并利用好新媒体。
在以往到图书馆工作调研时了解到:我校图书馆已实行多元化服务,除了传统的借阅服务外,还为读者提供电子阅览、网上续借、新书快报、图书荐购、电子资源远程访问和信息线下交流研讨等服务。每年的读书月,还利用朗读亭,开展线上朗读比赛活动。2018年建成的信息服务空间,升级了原有的文献建设支撑平台,引进了先进的云共享技术,同时还引进了瀑布流电子书设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图书馆还引进了自助消毒设备、开通了“彩虹桥”委托借书业务。2020年底开设了“陕中医-学术文献QQ群”,即时向文献求助的读者提供查询递送服务。这些都是我校图书馆新媒体的具体应用。
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应运用新媒体技术,将馆藏资源通过图片、动画、表情、微电影等多种传播形态传递给读者,带给读者视觉和听觉上多维度的冲击和享受。实现多维度的读者服务。在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时,不可忽视原创内容的重要性,因为内容永远是媒体传播的基础,内容原创性始终是媒体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曹彩霞馆长:您怎么看待医学院校图书馆是否向社会开放的问题?
孙振霖校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同志于2020年11月27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一文中提出我们必须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深刻认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即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任务,是保障人民享有幸福安康生活的内在要求,是维护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2015年12月31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强调了图书馆应该积极参与资源的共建共享,尽量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我校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以中医药文献为主的医学文献,在健康信息科普教育、疫情相关信息递送与发布、支持“全民阅读”和“悦享中医”等活动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利用馆藏文献资源开展长期稳定的健康信息服务,能够满足现有的公众健康信息需求并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医学院校图书馆很有必要向公众开放,开展公共健康信息服务,这也是其使命和责任。不过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图书馆都自成体系,虽然大部分医学院校图书馆已经尝试对公众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开放,但是在广泛开展社会化健康信息服务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我校图书馆也不例外,目前向公众开放的信息服务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以后的工作中,如果条件成熟可以尝试加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如与院系合作开展中医药科普巡讲、专项阅读推广、健康知识推送等,推助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社区、企业和政府机关等活动,为“普及中医中药知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多做贡献。
曹彩霞馆长:今年,我校正式成为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学校“十四五”规划也已编制完成,在省局共建、“十四五”开局的背景下,您认为图书馆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发展方向有哪些?
孙振霖校长:毋庸置疑,省局共建将给大学带来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十四五”规划也为我们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作为高校重要资源保障的图书馆,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按照省局共建及“十四五”期间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和要求,调整和扩展图书馆功能和服务范围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点,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新服务。作为教学科研基础保障部门,服务是图书馆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图书馆应由原来的“重藏”、传统借阅等基础服务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嵌入式、“重用”服务转变。学科服务、信息(健康)素养教育、个性化服务甚至向社会开放服务都将是我们未来的探索发展方向。据我了解,图书馆已进行了一些尝试,如读者参与资源采购、向院系推送学生阅读报告、分院系进行电子资源培训服务,但服务深度、服务反馈、服务持久和有效性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评估。当然这与信息环境、人员结构、馆员综合业务能力等都有很大关系,加之图书馆在社会的传统认知角色不易改变,导致传统业务与角色创新的冲突, 从而影响图书馆整体服务与社会发展同步更新的进程。
二是新空间。与服务转型密不可分的当属大学图书馆空间布局的变革,图书馆空间再造将成为服务转型的关键因素,也是支撑各项用户服务的重要保障和构建图书馆服务新价值的核心体系。在数字环境下,随着“双一流”建设的需要,图书馆需要从关注馆藏文献的服务体系改变为关注用户群体的服务体系。新空间将是整合空间、技术、设备、群体等的复合型服务,旨在为用户提供学习、研究、交流和创新的场所。可以预见,图书馆未来空间功能布局的发展趋势具有以下特征:(1)压缩馆藏空间,增加支持用户学习、交流、互动的新型空间;(2)空间布局将由静态向动态主题交互发展;(3)嵌入式服务空间,形成学术研究、学习支持、信息共享、交流互动和社交休闲于一体的五位一体混合型空间服务模式。2016年我校图书馆也进行了空间探索服务,打造了目前的信息服务空间,集学习、研究、研讨于一体的新型服务空间,一度成为师生的网红打卡地。
三是新能力。图书馆服务、空间的转型再造呼唤图书馆员能力的提升。馆员是图书馆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从内部促使馆员专业化成长,才能最终推动图书馆事业向前迈进。新形势下馆员可从以下几方面掌握新技能:(1)参考咨询能力,掌握相应的医学学科知识,加强与本校各教学学院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多交流和了解师生的文献需求,提高馆员的学科服务能力。(2)新媒体服务能力,借用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基于文献资源推荐、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创作,将图书馆服务嵌入到读者日常生活中,同时起到宣传图书馆服务的作用。(3)阅读推广能力,阅读推广是当代图书馆履行使命、体现图书馆核心价值与职业伦理所必须拓展的一项服务,它已经发展成为图书馆的一项主流服务,阅读推广者的能力是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成败的关键,阅读推广人员不仅要懂文献、懂读者、懂营销,还应有熟练掌握网络社交平台的能力。(4)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的前提条件和保障。以科研为先导、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新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必备的素质要求。
四是新高度。新服务、新空间、新能力下催生图书馆工作的新高度。图书馆作为知识集散和传播中心,一直以来都是高校的意识形态高地,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图书馆的中心工作,助推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课程思政发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图书馆界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应认真思考的课题。与此同时,要从资源高度上升为个性化全时空信息需求,从空间高度上发展为学习交流新中心,从服务高度上上升到提高公众健康素养,让学校图书馆真正成为人类知识的宝库,跨越时空的圣地,文化传承的枢纽。
曹彩霞馆长:通过与您的交谈,我仿佛已看到图书馆的美好未来,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您对图书馆的期望。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共同探讨图书馆的现在与未来。
(责任编辑:关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