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图书馆文化育人功能 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黄河科技学院图书馆馆长丁富云采访校长杨雪梅访谈录

纪念高校图工委成立40周年  大学图书馆馆长采访书记/校长访谈录

 

强化图书馆文化育人功能 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黄河科技学院图书馆馆长丁富云采访校长杨雪梅访谈录

 

图1 黄河科技学院杨雪梅校长(右)在校长办公室接受丁富云馆长(左)的采访

 

   丁富云馆长:杨校长,您好!“十四五”时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作为新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是学校人才质量培养提升年,这既为学校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请问杨校长,您认为图书馆在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应该怎样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杨雪梅校长:中华民族的阅读文化源远流长,“耕读传家”“诗书继世”代代传承,阅读已成为人类学习知识和赓续文明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已经成为传播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的时代召唤。

   美国斯坦福大学首任校长戴维·乔丹说:“一个伟大的图书馆是建立一所伟大的学府的必然要素。”我国著名作家王蒙也坦言:“图书馆是一个产生思想的地方。”因此,图书馆作为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既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又肩负着文化育人的神圣使命必然在文化育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于文化育人,早在《周易》中就记载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用文化教育人、熏陶人、感染人。尤其是在当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背景下,图书馆更应不断挖掘文献资源,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插上现代化信息技术这个隐形翅膀,形成图书馆育人新模式,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育人的功能。

   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场所,要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突出图书馆在文化育人中的积极作用。一是发挥图书馆思想文化的引领,充分利用重要节日开展党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和传统文化素养;二是发挥图书馆知识文化的引领,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展开阅读指导与阅读推广工作,帮助大学生从阅读中增长知识;三是发挥图书馆服务文化的引领,充分调动图书馆员工的服务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最好的图书献给师生,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把师生吸引到图书馆,促进师生精神的成长。

   丁富云馆长: 杨校长您非常重视图书馆的育人功能,特别强调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黄河科技学院创建于1984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民办本科高校。37年来学校不断发展壮大,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获评“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目前是河南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以来学校连续四年位居武书连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第一名,已经成为河南乃至全国民办教育的一张名片。请您评价一下图书馆在学校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对今后发展的要求或希望。

   杨雪梅校长:图书馆、实验设备、教师队伍是高校的三大支柱,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图书馆是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图书馆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支撑和信息推送服务。学校建校以来特别是在教学和科研中取得的很多成果,都和图书馆的主动配合、积极服务和文献支持是分不开的。令我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学校接受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组称赞黄河科技学院图书馆“空间有格局,藏书有特色,服务有温度”,这种评价是很中肯的。

   图书馆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我们学校图书馆能够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阅读空间打造、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上再提升,再上新台阶,促进学校高水平应用科技大学建设。馆藏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丰富且有品质的馆藏资源对保障教学科研、提升师生阅读品质具有重要作用。阅读环境是影响读者阅读效果的外在力量,宽敞、明亮、优雅、舒适的阅读环境,使读者走进图书馆便如走进神圣的知识殿堂,更宜于读者静思冥想、深入学习。阅读服务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是图书馆建设的软实力。在当前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下,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与信息资源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更为突出。新形势下,图书馆更应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观念变革、技术进步、服务创新,为读者提供快速、准确、高效的服务,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信息需求。

   丁富云馆长:谢谢您对图书馆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充分肯定和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在学校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大力支持下,图书馆目前有纸质文献270多万册,电子图书100多万册,中外文各类数据库59个,收藏有面向全球出版发行的外文科技类连续出版物17万多册,年限跨度128年。目前我校图书馆已经形成了符合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馆藏特色,能够较好地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要。在您看来,图书馆未来在资源建设方面,应该怎样发展,才能更好的服务学校师生?

   杨雪梅校长:我国民办高校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的。改革开放带来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同时也带来的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大发展。在资源建设方面,我校图书馆目前在量上已经走在全国民办高校的前列,但在质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应加大数字化建设步伐。关于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我提三个要求:

   一是坚持科学性原则。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中既要根据学校发展、学科发展需求等设置合理的藏书体系,使馆藏既有本馆的特色又有某一学科独特优势,又要考虑纸本文献与数字文献的科学合理分配,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能够持续、稳健增长。同时在资源建设中还要考虑藏书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确保学校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做到每买一本书都买有所值。

   二是坚持读者为本原则。图书馆在资源购置中要坚持“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入院专调研教师、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实际需求,建立多渠道荐购机制。近年来我看到图书馆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尤其是去年疫情图书馆推出的“你选书 我买单”线上采书服务,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图书馆应该将这种模式推而广之,让更多的读者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参与到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中来。真正实现“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的愿望。

   三是坚持效益最大化原则。任何一个图书馆,它的规模再大、经费再多,也没有办法收藏所有的图书。伴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带来的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手段迅猛发展,也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带来契机与挑战。我们要通过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等方面的建设,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献信息共享平台,在尊重规律、用好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图书资源的网上共享,进一步提高文献信息服务效能,实现效益最大化,提升图书馆建设的现代化水平。

 

图2 杨雪梅校长(左二)在图书馆中文工具书库考察学生图书利用情况

 

图3 杨雪梅校长到图书馆自修室调研学生学习情况

 

   丁富云馆长:目前学校正在攻坚硕士点建设,申硕也是学校“十四五”时期的重要目标和重大任务。您认为图书馆应该如何更好地为学校“申硕”工作提供文献和服务支撑。

   杨雪梅校长: 成功“申硕”,是近十年来全体黄科院人的共同梦想。“申硕”工作事关学校发展大局,作为河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我们举全校之力,集师生之智,积极搭建高层次科研平台,深入推进科研创新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为学校事业发展上层次、上台阶提供了新动力和新契机。在这样的机遇与挑战下,图书馆必须更好地为学校成功“申硕”提供文献和服务支撑。

   一是以硕士学科建设为导向,优化图书馆资源建设。学校在2017年已经确定了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药学3个申硕学科,全校现所有工作重心都围绕3个硕士学科以及支撑专业倾斜。在立项学科建设必需的诸多因素中,文献资源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图书馆的馆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硕士点学科的申报。图书馆应深入学校二级学院调查立项学科的学科建设发展状况、前沿信息,以及学科带头人和学科专业老师的教学、科研动态。通过研究他们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和信息服务的需求情况,及时制定图书馆采访计划,以满足立项学科的教学与学术研究的需求。同时,制定以立项学科为重点的经费计划,使得重点学科和普通学科的资源建设有差别的发展,达到未来能满足研究生培养的需要。二是以“申硕”为契机,提升图书馆学科服务水平。提升科研质量是“申硕”工作的重要保障,如果一所高校科研能力弱、科研水平低,也就无从谈起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了。开展科研的前提离不开大量相关文献的查阅、甄别,一个科研人员有一半多的时间花费在了查找文献资料上。图书馆学科服务应在这方面下足功夫,与对口学科带头人精准对接,为他们提供最前沿、最专业的学术资料,从而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科研跨越式发展,助力“申硕”取得圆满成功。

   丁富云馆长:新冠疫情对图书馆服务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您认为当下图书馆应该如何更新观念,做好高质量服务?

   杨雪梅校长:2020年、2021年疫情期间,图书馆“闭馆不闭网”“停班不停服务”,积极组织学科馆员通过QQ群、微信群及时解答广大师生读者在疫情中遇到的各种资源检索与利用问题,全面收集网络开放获取资源,及时推送、传递到各个学部院,这些大家都有目共睹。图书馆开展的“送书到家温暖服务”,记得一些老师在工作群晒出收到图书馆老师送书到家的那份喜悦之情,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开展的“毕业生专题”服务,让在家准备毕业论文的毕业生不再彷徨。开展的“云读书节开幕式”活动,利用微信、抖音等平台,引起了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吸引了6000多人参与,这很好的展示了我们图书馆的形象,展示了我们图书馆的担当和作为。

   但是,我们也要在疫情之后认真思考,认识到我们的不足。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重大变革,疫情只是催化剂。在这种大变局的环境之下,变则进,不变则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图书馆建设。要将图书馆发展纳入学校建设发展规划,在配套设施、馆藏保障、资源利用、队伍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都要做出合理安排,把图书馆建设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运行畅通、服务方便、使用高效的重要课堂和育人阵地。二是改变管理模式,师生参与图书馆管理。新时代的图书馆工作已经不仅是简简单单的借书还书,管理模式必须革新,变“以书为本”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培养师生的“图书馆意识”,让师生参与图书馆管理,提高图书馆利用效率。三是强化内涵建设,发挥图书馆育人功能。内涵建设关系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必须用人文气质和科学精神吸引师生。图书馆的内涵建设可以与学校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与学校的内在精神建设统一起来,形成彼此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四是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为读者提供准确的知识服务。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挖掘、整合、分析图书馆各类数据信息,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丁富云馆长:您曾经在学校大会上,要求黄科院人“要有一颗‘进取心’”,一颗‘团结心’,一颗‘责任心’”。在当前形势下,您对图书馆人有哪些希望与要求?

   杨雪梅校长:确实如此,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创造的时代,知识和信息以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和创新模式影响着传统图书馆的工作理念,使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提供纸本文献和电子文献只是图书馆最基础的服务,而对信息和知识的深挖掘、深加工,对学科发展提供更深层次服务,这将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图书馆必须适应这种机遇和挑战,图书馆人要时刻保有一颗“进取心”,我们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要时刻保有一颗“团结心”,图书馆馆长要当好凝神聚力的“组织者”,把团结的力量整合到一起,发挥到最大,要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有攀登高峰的信心,让学校图书馆工作有更多的出彩出新。要时刻保有一颗“责任心”,学校是大家的学校,图书馆是大家共同的图书馆,常话说有大家才能有小家,要牢牢树立每个图书馆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答卷意识”,保持“赶考状态”,确保图书馆工作朝着既定目标一路向前。

   面对未来,作为校长我将更加关注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毛主席常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习近平总书记也说,“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在读书作为人类学习知识与传承文明的这个重要的途径中,大学图书馆必须提供更加符合广大师生需求的优质服务。

   丁富云馆长:感谢杨校长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通过您对图书馆在大学发展中的作用、图书馆资源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图书馆如何更好地服务学校发展等方面指点迷津,有茅塞顿开之惑。我们全体图书馆人一定认真学习领会您的办馆理念与精神,不懈奋斗,努力将图书馆建设成为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真正使读书成为一种信仰,实现读书让我们“更美好、更高尚”的愿望,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

 

 

(责任编辑:关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