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北京大学陈建龙馆长采访郝平校长访谈录

纪念高校图工委成立40周年 大学图书馆馆长采访书记/校长访谈录

 

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

——北京大学陈建龙馆长采访郝平校长访谈录

 

图1 北京大学郝平校长(右)接受陈建龙馆长的采访

 

陈建龙馆长:郝校长,您好!很荣幸由我来采访您,作为《大学图书馆学报》“馆长采访书记/校长”专栏的第一篇。哈佛前校长艾略特教授说“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那么在您心目中,您认为图书馆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郝平校长: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知识宝库,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殿堂。在北大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图书馆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一代代北大人在这里驻足研读、激活思想、濡染文化。可以说,图书馆是北大人心中的一块圣地。当前,北大正处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图书馆应当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有力服务师生的学习和科研需要,更好地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核心和基石。图书馆首先应当建设“文献宝库”,打造信息资源的枢纽。大数据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信息和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更是教学科研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当前,知识碎片化、多样化、海量化对图书馆提出了新挑战。同时,跨学科研究成为趋势,科研边界不断拓宽,师生们对文献资料深度和广度的需求更加迫切。图书馆要持续丰富文献资源的种类和结构,提供更加全面的、适配更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的文献资源,方便师生及时把握科研前沿动态,为产生更多高水平成果和引领性思想打好基础。

图书馆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涵养精神、培育文化上。李大钊先生曾提出“兼容互需”的藏书方针,积极引进新思想书籍,这使得北大图书馆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的重要基地,为北大形成“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文化打下了坚实根基。希望图书馆发扬光荣传统,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品质,成为师生汲取文化营养的殿堂,成为学校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窗口。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下,一所大学只有坚持开放办学、深化交流合作,才能不断获取发展的养分。而图书馆正是大学增进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希望图书馆广泛运用最新信息技术,通过“云端”积极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发挥好资源贡献、推动合作、增进友谊的重要作用,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办学格局做出新的贡献。

陈建龙馆长:新冠肺炎疫情给高等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图书馆也面临很多新课题、新需求,您认为疫情之下图书馆应该如何找准定位、服务师生?

郝平校长:去年疫情期间,我曾四次到图书馆调研工作,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第一次是1月30日,也就是疫情大规模暴发后不久,图书馆全力应对挑战,在短短两天内迅速制定了应急服务方案。我和几位校领导高度重视图书馆工作,到图书馆现场办公和审核方案。第二次是3月5日,图书馆在疫情期间开展了国内高校首次“送书到楼”服务,令师生非常感动,我专程到图书馆看望和感谢送书上门的馆员。第三次是8月31日,我到修缮图书馆东楼的工地,调研工程进展。第四次是11月27日,图书馆东楼重启前夕,我来到修葺一新的馆舍,看到图书馆的内外环境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回忆起我在学生时代的图书馆,又想到同学们、老师们将在这里开启全新的学习体验,真是百感交集。

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场硬仗、一次大考,同时也是一块试金石、一台助推器。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疫情加速了高等教育方式的变革,拓展了高等教育的内容,助推了大学治理方式和效能的提升,给大学带来许多“新基因”。而且这些影响是广泛而持续的,图书馆要积极把握疫情带来的新形势,找准师生的迫切需求,更好地提供优质服务。

首先,要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送书到楼”等方式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建设好网络资源库,确保文献信息资源的及时传递,为疫情期间师生保持正常学习和科研提供基础保障。

第二,要搭建有力的交流平台,提供教学科研协同服务。疫情期间,图书馆一方面积极协同院系教师的远程教学工作,提供素质技能讲座,通过电子教参平台发布了1755种教材,保障了在线教学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主动发布《北京大学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相关项目及专利信息速递》等各类专题信息,在展现北大学术成果的同时,也为师生拓展研究思路提供了有力帮助。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要继续坚持,不断完善。

第三,要充分运用新技术,向社会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这次疫情使教育模式与社会的关系发生很大变化,极大拓展了大学校园的边界,大学的社会功能更加突出、更加多元,成为更加“开源”的平台。疫情期间,北大图书馆面向社会大众开展了“一小时讲座”“北大读书讲座”等系列活动,让北大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今后,我们要把握疫情之下大学时代使命的新变化,通过图书馆这个平台,更广泛、深入地向社会传递知识的声音和科学的光芒。

 

图2 郝平校长看望疫情严重时期送书上门的馆员

 

陈建龙馆长:您希望通过哪些措施推进图书馆的改革发展?

郝平校长:推进图书馆的改革发展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我们要立足学术发展规律、师生学习工作需求和图书馆建设特点,把握好方向和重点环节,推动图书馆工作高质量发展。

完善“全校一盘棋”的文献工作体系是基础。目前北大有图书馆主馆、沙特国王图书馆、41个院系分馆、4个院系资料室、法律图书馆等文献保障与信息服务机构,要把这些机构统筹协调好,既分布式收藏,又共建共享。通过建立元数据标准、文献数字化管理、数据仓储与长期保存系统、搭建网络信息平台等方式,最大程度地促进资源整合、服务联动。

提升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关键。去年我们发布了《北京大学文献保障与信息服务体系管理办法》,从目标、宗旨、体制、机构、工作体系、管理等方面,对全校文献资源和信息服务的整体化建设作了全面规划。今后,要进一步完善馆藏普通文献典藏体系,深挖馆藏革命文献资源,加快古文献数字化和专题数据库建设,探索馆藏资源数字化和数据化新技术应用,制定交融式在线图书馆建设方案,探索算力驱动的计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

建设优秀的图书馆人才队伍是支撑。图书馆学家哈里森曾说:“即使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的讲求效率的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而有效的读者服务。”图书馆要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培训,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知识储备,丰富知识结构,建设一支具有较强文献信息感知能力、学科前沿捕捉能力、信息化工具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图3 郝平校长视察重启前的北大图书馆东楼

 

陈建龙馆长:面向未来,您对图书馆有何寄语?

郝平校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北大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阶段。希望图书馆要始终坚持以世界一流为标准,发扬光荣传统,把握时代新机,努力建成一流的文献中心、一流的育人平台、一流的文化殿堂,在学校改革发展中发挥更加突出的引领作用。

陈建龙馆长:感谢郝校长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详细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您的高见和期盼,在学校的坚强领导下,全心全意把图书馆建设得更好,体现出“心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