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个中心、两个项目”推进图书馆内涵式发展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沈鸿馆长采访郑喜群校长访谈录
纪念高校图工委成立40周年 大学图书馆馆长采访书记/校长访谈录
聚焦“四个中心、两个项目”推进图书馆内涵式发展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沈鸿馆长采访郑喜群校长访谈录
图1 图书馆馆长沈鸿采访郑喜群校长(左)
沈鸿馆长:郑校长,您好!很荣幸能够采访您,和您一起畅谈学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记得在学校“十四五”规划研讨推进会上,您说:“未来图书馆的发展一定要突破‘教辅单位’的限制和束缚,要发展成为重要的学术单位!”您的话让全体图书馆人都感到非常振奋。那么您是如何认识大学图书馆的呢?
郑喜群校长:图书馆作为大学的地标,是大学的象征,是一所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最近十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作为高校办学三大支柱之一的高校图书馆,得到了快速发展,借助“双一流”建设的东风,在基础设施、资源建设、技术优化、服务转型、管理创新等各方面,尤其是在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高校图书馆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代,内涵发展已经取代外延发展,资源开发已经取代资源积累,新技术已经取代传统技术,协同发展已经取代自我发展,知识服务、智慧服务成为发展主流。
我校图书馆在学校63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提出了向现代大学图书馆转型发展的目标,历经五年不懈改革,队伍建设超出预期成果,环境改造进步明显,管理结构和制度建设全面完成,服务理念不断转变,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十四五”期间,从总体发展形势和发展环境看,我校图书馆的发展机遇和空间非常值得期待!图书馆要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明确现代大学图书馆转型发展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紧围绕学校发展要求,谋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建设任务,更好地支撑学校总体发展战略,为学校建设特色应用型示范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农业大学的发展目标贡献力量。具体说就是要建设“四个中心”,即资源服务共享中心、信息情报服务中心、文化素养活动中心、学习学术活动中心。
沈鸿馆长:感谢郑校长对“十三五”期间图书馆各项工作的肯定!资源建设是图书馆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疫情爆发和外部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导致挑战性因素增多,阻力不断增大,您认为作为农业院校的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中的重点工作是什么呢?
郑喜群校长: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要通过构建学科化、专业化、多源化和特色化的文献资源体系来保障师生文献需求的有效满足、学科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和馆藏结构的不断优化。一是按照学校学科建设的构想及涉农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需求,将馆藏资源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布局,建设覆盖完整学科专业范围,并富有学校特色的资源体系。一方面,突出如农业机械及自动化、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特色学科的资源配置,同时平衡各学科文献比例,“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精准采购,满足学科建设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快特色数据库建设。依据学校的地缘和资源优势,建设北大荒精神特色数据库、垦区数据库,既方便校内师生获取信息资源,又服务于垦区文化、垦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的传承和教育。二是建立以“需求侧”为导向的资源采购决策体系。建立“学科馆员+学院教师+图书馆采访部门”三位一体的“学科化+专业化”图书采购主体模式;对资源进行全域整合,构建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同步采购模式,加速推进纸电一体化建设,促进资源智能呈现,方便读者高效快速地获取、利用馆藏资源,满足师生在疫情新常态下而产生的信息需求。三是拓宽信息资源获取维度,实现多源信息资源的配置共享。适应疫情情况下线上教学对新型信息资源的需求,加强对电子教材、教参平台的建设;加快开放存取资源建设,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开拓合作范围,建立资源共享联盟。重视与出版机构、数据库商、网络内容平台等不同领域机构合作,与国内一流大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科技信息机构、大型企业信息管理部门等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建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在“十四五”期间,我校可牵头成立大庆地区高校图书馆建设联盟,加强区域联盟协作,通过资源、技术、人才的交流,形成区域化信息服务体系。
沈鸿馆长:您的一番话为我们建设具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特色的图书馆资源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谢谢郑校长!面向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需求,学科馆员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把智能技术与师生需求完美结合,为教学科研提供主动、多层次的学科化、知识化服务,加强面向职能部门的深度专业情报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核心问题。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为教学科研、管理决策等提供更有力的服务和支撑呢?
郑喜群校长: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正是建设“信息情报服务中心”要解决的关键。从一流学校、一流学科,到新学科、全方位育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利用必然会产生新需求、新方式。特别是结合我校“新农科”专业建设的实践,图书馆作为支撑高校教学与科研的信息基地,要积极发挥资源和知识服务的独特优势,助力学校探索实践融合发展、加快培养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农业人才。
“十三五”期间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开展“科研服务+”系列服务,受到学校师生的好评。你们定期制作的《收录引用月报》《专利简报》《论文影响力分析报告》等面向科研的数据分析产品,这些报告为学校管理者更多地了解学校各学科在国内、国际同领域的排名及发展态势,科学规划学科建设、进一步提高学科竞争力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十四五”期间信息情报服务中心的建设,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形成覆盖主要学科需求、兼顾其他学科发展的信息情报服务体系,实现从以“资源为核心”向以“知识服务为核心”的转变,信息情报咨询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服务团队业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服务形式和手段更加丰富。二是建立科学的协作服务机制,深化部门科学协作机制。深度开展对学校管理部门、学院管理者的情报服务。拓展专利检索与分析服务,促进学校科技创新。三是构建知识化、个性化、精细化的特藏资源,尝试建立教学参考资源保障平台,构建北大荒精神文化特色数据库。四是构建新的师生信息素养培训课程,改革教学内容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打造网络教育平台,形成虚实结合、线上线下统一的相对完善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沈鸿馆长:世界文学巨匠博尔赫斯被任命为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时曾幸福地说:“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大学图书馆是最能够体现一所大学校风和学风的地方,是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神圣殿堂。您认为“十四五”期间如何凸显我校图书馆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参与育人环节等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郑喜群校长: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中明确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大学图书馆更是如此,不仅是一个学校的文化担当,而且还要深度参与思政教育、素养教育,实现文化育人的功能。我们学校与黑龙江垦区同生共创,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是我校第一任校长,几代八一农大人继承南泥湾精神和抗大校风,与垦区人民一起创造了北大荒精神、形成了八一农大精神,2003年学校搬迁到英雄城市大庆后,又深得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滋养,这些文化底蕴和精神滋养是我们开展文化建设得天独厚的优势。“十三五”期间我们重点围绕人才培养要求,聚焦学生第二课堂建设,构建文化传播和人文素养培训基地,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深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在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阅读推广活动时有所突破,取得了很好的名次和奖项。
“十四五”期间,图书馆文化素养活动中心建设应聚焦以下重点内容:一是建设与学生第二课堂紧密融合的文化素养活动培训体系,深度开展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文化知识、人文素养和广泛社会文化认知的系列活动,使之成为丰富校园文化、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二是立足人才培养需求,加强阅读素养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提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阅读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促进个人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学业目标的达成。三是创新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活动,增强读者粘性,打造校内一流、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品牌文化活动。四是推进“互联网+阅读”,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筑牢网络文化传播阵地。五是共建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共享平台,面向社会推广特色大学文化。
沈鸿馆长:服务师生、服务读者是图书馆工作的关键所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师生对图书馆的服务需求已经从单一阅读场所服务转为多种功能复合的综合服务,面对这些变化,您认为图书馆应该如何应对呢?
郑喜群校长: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指出:“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服务要体现每个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随着环境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需及时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方向与要求。大学图书馆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阅览室、自习室,而应该是集学习空间、交流空间、创意空间、展示空间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三全育人”的理念给图书馆带来重大机遇,图书馆可以为学生提供温暖的学习环境,可以为学生整个大学时期的成长提供专业知识以外的素养教育,如在服务思政教育的基础上,提供生命教育、成长教育、就业教育、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服务,开展包括培训、讲座、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育人活动,还可以为学生走上社会提供实践机会。
“十四五”期间应紧紧围绕“学习学术活动中心”建设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成现有空间结构调整,改变以“藏书、借还、阅读”为核心的传统空间布局,形成以“研究、交流、创新”为核心的新型空间环境,形成人文、文化、学术环境。二是建立基于伙伴文化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形成包括日常服务、阅读推广、信息素养、文化、社会服务、机动的立体志愿服务体系。三是基本完成“交互型”空间建设,形成独立学习与群体学习的兼容、文献资源与空间资源的协同发展、物理空间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服务对象与空间的互动友好的生态环境。四是构建用户读者、馆员双驱动的柔性服务体系,形成空间弹性化、管理柔性化、数字资源化、设备电子化和人员高质化的精准服务体系。
沈鸿馆长:郑校长,您提出的“四个中心”建设中包含了“资源”“服务”“文化”“学习”等关键词语,内容涵盖了图书馆中心工作的方方面面。您认为实现“四个中心”建设的保障措施是什么呢?
郑喜群校长:我认为保障措施应该分两个层面,即学校层面和图书馆层面。学校层面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图书馆在学校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在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浪潮中,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作为高等教育三大资源要素之一的图书馆,必将在储存文献资源、服务教学科研、加强文化引导、推动素质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必将为学校改革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
图书馆自身层面要做好两个项目的建设,即人才队伍项目和环境改造项目。人才队伍建设是图书馆发展的首要保障条件,“十三五”期间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馆员队伍中研究生学历提升至56%,整个队伍的学术热情全面回归,人文素养、学术素养和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我们要继续实施“人才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严把进口质量,力争研究生学历比例达到90%以上,正高级职称比例达到10%以上,副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0%以上;针对不同层次人才实际能力和发展需求,积极鼓励开展学术研究,增加学术骨干对外交流机会,大幅提升队伍整体学术能力,具有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的学术研究能力,逐步向学科馆员、智慧型馆员转型,整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确保图书馆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的同时,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提高馆员的职业认同感,让图书馆成为馆员的精神家园。
图书馆的环境建设在“十三五”期间成效显著,累计改造各类项目30多个,使图书馆硬件环境设施大为改观。“十四五”期间环境改造建设,一方面继续加大原有建设的维护维修,力争完成用电设施、消防安全设施、楼宇外窗、屋顶棚面、数字化显示设备等基础设施改造,打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继续加大空间改造力度。以师生阅读习惯和行为特征为导向对空间进行改造,将图书馆空间的关注重点从“书”走向“人”。为读者提供知识交流和知识创造的物理空间与人文氛围,同时注重图书馆服务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赋予空间新的生命力,让馆舍空间“活起来”。重点打造集约型借阅区,建设面向读者的全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建设适合教师特点的教师研修专区,完善智慧研讨空间,改善读者自主学习环境条件,构建图书馆历史文化专区,搭建数字资源查询下载平台,持续建设绿色生态型空间环境等。
沈鸿馆长:谢谢郑校长!您提出的“四个中心”“两个项目”建设,对“十四五”期间图书馆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牢固树立使命意识、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与时俱进,主动求变,加强内涵建设,为师生提供特色服务,将图书馆建设成为学校重要的学习中心、文化中心和师生创新思想的重要平台、精神家园,更好地服务和支撑特色应用型示范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
(责任编辑:王波)